田间地头 小蔬菜长出致富大产业
来源:开云app 发布时间:2025-03-30 11:25:00
“自从家门口有了略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,我务工就再也用不着四处跑了,年龄大了,外出打工就业机会少,守着家门口就能挣每天100多元钱,这对我们这些老百姓来说,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。”隆冬时节,在略坪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盐渍加工池旁,务工村民刘秀华一边忙活着手上的工作,一边娓娓道来足不出村就实现就近务工的好处。盐渍加工池边,装满新鲜青菜的货运三轮车进进出出,10余名工人或是操作机械往池里抛撒青菜,或是挥瓢往池中青菜一层一层的撒盐。淡淡菜香弥漫,大家各司其职、井然有序的忙碌工作,只为加工、生产出人人爱之的那一口美味泡菜的咸香。说到远近闻名的略坪蔬菜,便不得已提一个叫刘光华的人。2004年,略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,刘光华当选为专合社主任。创立初期,他就组织社员到县内外参观学习和举办技术培养和训练会,并引进外地蔬菜加工公司到略坪投资发展蔬菜、食用菌和兴建蔬菜加工厂,探索出“公司+合作社+社员+基地”蔬菜产销一条龙模式。当年,入社农户增收200多万元,人平增收4000多元。2008年底,略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国家级3500吨蔬菜加工项目建成并正式投产,合作社加工的泡菜产品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际标准,由此打开了日韩市场,而每年上千吨泡菜出口日韩,带来的是1000多万元的产值。2011年,专合社上榜国家级示范社,社员人均纯收入达9600元。刘光华为略坪蔬菜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和突出贡献,而立足和根植于略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,略坪蔬菜产业才有了做大做强的今天。略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、国家级示范合作社、省级示范农村专合组织、德阳市级示范社等荣誉。目前,略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已辐射到罗江区7个镇和中江、绵竹、旌阳以及绵阳市的安州、三台等地,形成了一个以技术为支撑,集产、供、销为一体的产业链。据刘光华介绍,今年专合社在锦屏、高玉、松花等几个村发展订单青菜4000余亩,收购量预计在8000吨左右。菜农一车青菜拉来,眨眼之间,便会实打实换来500元左右的“红票票”。专合社与省内外10余家蔬菜加工公司及商贩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关系,形成了外地客商、厂商购蔬菜都找合作社的格局,维护了农民的利益,杜绝了商贩在收购上压级压价的现象,让略坪镇成为成都、广元、西藏、陕西等地厂商、客商的蔬菜供应基地,产品销至东北、华北、两广、福建等大中城市连锁店,部分产品远销韩国、日本等国外市场,深受消费者的青睐。割菜、装车、运输、上秤……一年四季,在略坪镇蔬菜专合社外总有这样一番忙碌的景象在不停地上演。利用时间差,通过稻菜轮作青菜、生菜、小白菜,成为略坪镇乃至罗江区农村短平快的助农增收项目。而向市场提供优质、丰富、安全、新鲜的蔬菜,也极大的提升了略坪蔬菜早已名声在外的知名度、美誉度与影响力。依托略坪蔬菜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发展前途,近年来,罗江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的重要要求,坚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,全力发展蔬菜产业,全力打造蔬菜优势特色产业基地。罗江全区蔬菜播种面积(含复种)保持在8万亩以上,年产蔬菜20万吨,现有蔬菜种植大户125户、专业合作社9个、加工公司5个,辐射带动农户6000余户,并成功入选2023年四川省设施蔬菜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。罗江区蔬菜生产主要采取“农联+蔬菜专合社+农户+基地”的运作模式,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实行产前、产中、产后一条龙服务,有效地提高蔬菜生产和管理上的水准。与四川农业大学、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有长期合作伙伴关系,将无人化耕作、智慧化监测等智慧设施农业技术应用到基地,为推进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。2024年,罗江区又在略坪镇成立蔬菜科技服务专家工作站,开展蔬菜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,充分的发挥“做给农民看、领着农民干、带着农民赚”的推广模式,推动全区蔬菜产业实现质的飞跃。此外,全省试点的农民联合社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牵头发展的作用。“稻菜轮作”、“稻菌轮作”、“果菜间作套种”等发展方式,增加蔬菜产业立体发展。蔬菜产业已成为罗江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、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方法。展望未来,罗江区着眼谋划,既要聚焦稻菜轮作模式这个核心,全力建设好松花村“稻菜轮作”千亩示范基地,引导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向基地下沉、向园区集中,不断延伸蔬菜加工产业链条。也要聚焦专家工作站这个载体,整合集中农业部门、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等多方资源,创新服务与保障机制,发挥科学技术人才优势,在关键研发技术、集成、示范、推广等环节促进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,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花。更要聚焦育苗中心这个关键,加力推进蔬菜创新攻关和突破性品种培育,持续提升基地育苗保障水平,大力培育“罗字号”品种,确保到2025年蔬菜产业取得标志性成果。对罗江区来说,蔬菜产业的发展真正是牵住了乡村振兴的“牛鼻子”,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,找准了勤劳致富的“好路子”,广大菜农奔忙在田间地头,奔向更美好的新生活。